

朱振平,電建核電公司陽江項目電儀公司高壓技術員,微胖的身材、高大的個頭、大大的腦殼,這就是朱振平給人的第一印象。
入職四年的朱振平已褪去了青澀,在公司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快速成長起來。
他特別喜歡馬云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因此,朱振平一直立志成為一名電建路上的追夢人。
筑夢一線 厚積薄發(fā)
2015年,朱振平帶著自己簡單的行李告別了校園來到了電建核電公司的信源項目,從此開始了自己下一段新的人生路。
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面對項目現場浩大的工程有些不知所措,但隨著具體工作的塵埃落定,一切都開始步入正軌。在信源燦爛的陽光下,朱振平成了電儀公司高壓班的一員。
農村長大的朱振平骨子里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正是這股子勁讓他迅速克服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跟著自己的師傅踏踏實實的學起了技術,因為他深知:沒有實踐過,其他一切都只能是空談。
他放下自己象牙塔驕子的身份,換上一身工裝,撲下身子埋頭苦干。朱振平在這些個平凡、普通的日子里迅速成長起來。電氣高壓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已了然于胸,信源3號、4號、6號機組的一線實踐教會了他很多。
三臺機組順利如期發(fā)電,這里面也充斥著朱振平奮斗的痕跡,筑夢一線的年輕電建人需要一個突破點。2016年初的一紙調令讓這個機會很快的到來,陽江核電項目成為了朱振平厚積薄發(fā)的第一個支點。
肆意青春 盡情綻放
電儀公司高壓班技術員是朱振平新的工作崗位,年輕的電建人在自己新的崗位上躊躇滿志。一線的實踐是這一切的基礎,在班長、電儀負責人的帶領下,朱振平干的熱火朝天。
這個90后出生的年輕人在陽江項目刮起了一股青春風暴,偌大的電廠廠區(qū)哪哪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勤快的腳步丈量著大地的尺寸,這一刻還在現場處理設計缺陷,下一刻就又跑去業(yè)主辦公室溝通問題;眼看著還在設備庫開箱核對設備,下一刻就出現在施工的腳手架上。
朱振平用自己的勤奮與努力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適應了自己新的崗位。事事不甘人后的朱振平努力讓自己的工作走在前列,設備庫里的設備放在哪,他比庫管員還要清楚;施工材料還有多少,他比材料員還要明白;驗收竣工資料整理,他比資料員還要知曉。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用最肆意的形式,綻放了自己電建青春的風采。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2018年末,朱振平被調到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他來到了全新的地方——從未接觸過的新能源風電項目。
他并沒有絲毫的慌亂與無從下手,反而充滿了斗志。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陌生的工作內容,陌生的人,讓他充滿了新奇和挑戰(zhàn)的欲望。
撲面而來的艱苦條件沒能嚇退朱振平堅定的腳步,電儀公司技術工作需要他一人承擔,來不及過多的休整,入廠以來多個項目的打磨,讓他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這個項目。
翻閱圖紙、制定計劃、編制措施、提前策劃,在公司轉型升級的試點項目里,他用自己的工作思路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電建人逢敵亮劍的精神得以充分展現。歷時4個月完成海風陸上集控中心百分之七十的設備安裝任務,他說要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出一座精品工程,他的努力和堅持贏得了業(yè)主的首肯。
電建路上 沒有終點
而今,朱振平依然躊躇滿志,用他自己的話就是:我喜歡在路上奔跑的感覺。
這個別人眼里心靈與年齡不甚匹配的青年人,時不時會冒出一兩句大家不知所以的“酸詩辣語”,他年輕富有激情,喜歡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出來。
“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也是朱振平喜歡的一句話,也許電建人沒有大把的時間閱讀,那么他們至少讓自己的身體在路上將沿途風景盡覽。
朱振平,一名基層的電建青年工作者,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揮灑,我相信這樣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肯定會在自己的電建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因為夢想從來就是沒有終點的。